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汇总篇

2020-11-15   来源:观后感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主要讲述了检察官们步步深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犯罪的故事。下面是现代语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欢迎参考~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汇总篇

篇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最近,湖南卫视播出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收视口碑爆棚,很多平时不追剧的男性观众,也对电视剧中的政治生态及各种关注现实的剧情津津乐道。

华商报:在大IP盛行、仙侠剧收视走高的环境下,为什么会花费两年时间在《人民的名义》这样的一个题材上?你是否预见反腐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会迎来一个收视的爆发?

李路:我比较喜欢啃硬骨头,更偏爱现实题材,从《老大的幸福》到《人民的名义》,我讲的都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这几天《老大的幸福》时隔7年又上黄金档了,收视成绩很不错,这就更坚定了进行“品质”创作的决心,不求数量,只求质量,《人民的名义》当时看了三集剧本就义无反顾付了稿费。我对收视越来越有信心,这几天遇到了一些看过样片的年轻人,说重塑了三观,精彩程度超乎想象。

华商报:该剧的投资也有一个亿,听说拍摄刚开始的时候投资并没到位,你也是冒了很大的险?

李路:毕竟十年没有出现了,当时不少投资人都非常热情地表示要投资这个项目,一度股份都不够分了,但到了实际投入的时候,很多人也退缩了,合同走到最后一步走不动了,有的合同签完了不履行,什么情况都有,主要还是摸不清这个剧的前景,各种各样的担心,所以耽误了很长时间,等我的演职员都码齐了,剧本都非常成熟了,资金还有缺口,当时都很焦虑,资金没到位,这戏还开得了吗?我们开会,最后我就说了,必须开,不能再拖了,缺的钱我个人补上,明天就回家抵押房子去。当然最后并没有抵押,最后一家投资方非常及时的到位了。

陆毅的正能量很适合角色

华商报:都在抱怨演员片酬占了电视剧投资的大头,这部剧有这样的情况吗?当时敲定演员的时候顺利吗?如何说服大家加盟?

李路:没有,这部剧的演员都是友情加盟,给的都是良心折上折,我看完剧本初稿就想到了一定要促成目前这个阵容,因为这是一部政治剧,台词量之大,戏剧信息之丰富,人物层次之复杂都要求必须要演技派、实力派来表演,有看完全片的媒体朋友说,非常震撼,这里面完全没有主角、配角之分,所有人都那么鲜活真实,如果不是当初我坚持用这样的演员配置,可能就达不到这种效果。当时凑齐这个阵容并不容易,但最后大家都凭着对这个题材的喜爱加盟,当然这里面也有我个人“刷脸”的成分。跟这些国内顶尖的实力派演员合作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经历,拍这部戏我瘦了十斤,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受了刺激,陆毅、张丰毅、吴刚、张志坚、许亚军这些演员都是极其自律的人,每天都吃得极少,而且有空就要健身,所以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是向上的、充满能量的,特别值得人学习。

华商报:当时选择演员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会选择陆毅演这样一个检察官?

李路:合适!陆毅非常好,不论是人品还是演技,他就是那样一个非常正能量的人,而且非常低调和努力,我曾经在片场问他,每天那么大的台词量,那么多的法律专业术语,怎么啃下来的,他就说自己靠理解和短期记忆,这个真的是需要很扎实的基本功。

创作中借鉴了现实案例

华商报:与此前同类型剧相比,《人民的名义》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李路:《人民的名义》应该说是应运而生的,艺术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成果,歌颂党和国家利剑反腐的决心和行动,形象地揭示了反腐斗争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以积极的姿态对反腐斗争给予艺术的表现与思考。在注重从反腐败的视角切入剧情的同时,更加注重塑造廉洁典型形象。我们也在剧中加入很多当下元素,如微信和网络都成了推进剧情的重要工具。

华商报:反腐是社会热点,在文学创作与现实关照上,这部剧是如何去把握的?观众会看到很多在新闻中听到过的大老虎、大事件吗?

李路:没有对号入座,但一定有对真实案例的借鉴。艺术作品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要对现实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艺术加工,剧中确实有不少情节是借鉴了现实案例,但是反腐剧不是为了展示腐败,而是为了反映腐败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伤害,给大家以警示和启发。

细节还原很讲究

华商报:很多男性观众对该剧表现的政治生态很感兴趣,剧中几个领导之间的称谓也在网上被讨论,在细节上是不是抠得很严?

李路:场景方面,为了贴合政府官员的办公环境,剧组在当地宾馆取景拍摄,家具陈设都需要精心设计,既不能超标,也不能透出暴发户的气质,在中规中矩中显出品质感。细节还原也很讲究,省委常委会开会座次怎么排,不同级别官员的言谈举止如何,都经过了考证和研究。

华商报:这次的播出平台是湖南卫视,受众更偏低龄化,你觉得反腐题材在年轻观众里会有共鸣吗?

李路:90后也长大了,这是一个生活事实,我们这部剧后期公司的员工基本都是90后,他们争着做这个项目,看得又哭又笑的,说自己三观被重塑了,还有很多看过样片的孩子说,看老戏骨们飙戏真是热血沸腾,他们的评价让我很欣慰。不是说大家都喜欢低龄化的东西,而是故意迎合低龄化的“商品”太多,又好吃又有营养的东西,没理由拒绝,90后已经有了正确的、积极的审美评判的能力。

篇二: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你听说过《人民的名义》吗?”这是句虚拟的问话,但却颇为贴合近几日不少社交场合人们的讨论。日前,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播,短短几集就让很多人成了这部剧的“自来水”———各种场合都有人在自发推广和“安利”。一部由最高检影视中心参与出品、“没有流量明星,不是仙侠古偶”、“从名字到内容都正得不得了”的正剧,却凭借紧凑、真实的剧情一开播就表现不俗。豆瓣评分9.1,很多国产剧对此恐怕可望不可即。

社会在发展,观众的口味也越来越挑剔,这是此前不少抗日神剧、玄幻戏说虽然收视业绩好像也不错却同时饱受诟病的大背景。反腐题材吸引人,又有40多位老戏骨同台飙戏,这还不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受到追捧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公众感兴趣的可能是,在目前披露的剧情中详细呈现和刻画的官员腐败细节和国家反腐进程,究竟有几分与现实的贴合度。甚至说,已经有人在热衷将已落马官员与剧中人物对号比较,比如“小官巨贪”家里的钞票墙,以及那些被烧坏的点钞机。

中共十八大至今,不断加码的反腐力度得到民众的认可。在对“反腐没有休止符”这句话从一开始的些许疑惑到内心确信的同时,人们对已查处重大案件和落马官员的知情需求,已经从简讯式案情通报向特别想知道更多细节发展。这也是此前中纪委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等备受追捧的主要原因,在上述专题片的影像资料中获得海量传播的多是一些落马官员的出镜片段。公众对反腐进程的关心,除了官员“被带走”消息传出后的街谈巷议,自然也投射到对反腐题材剧集、专题片的围观热情上。

“人民的名义”,这么正的标题在作者周梅森看来,代表了“两种含义”:一种是坚实的信仰,另一种则是以“人民”为矫饰去谋取私利。后者即是很多腐败、越权行为在当下的生存逻辑和土壤,冒民众之名去侵夺民众权益,以法治之名去践踏法治精神,这也是最终需要制度化反腐所必须抱持势不两立态度的对手。

腐败侵蚀公共利益,反腐呼应公众呼声。观众对一部反腐剧集的追捧,一定程度上也暗合人们对具体反腐过程的好奇心,诸如检察机关办案程序细节到底是怎样的,可能还有个案化的腐败官员的堕落程度是否真的如传言般糜烂?对相关信息的严重关切,是人们对公共利益、尤其是公民切身利益被腐败现象所伤的真实反映。正如《人民日报》对反腐剧热播所诠释的,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以让观众对“反腐内幕”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民众对反腐话题的热议不仅仅是猎奇,是公众对腐败这一社会痼疾的深恶痛绝和对反腐进度的探求。现实生活中的反腐进度,媒体披露的官员腐败细节,反腐剧集(以及作为蓝本的官场文学作品)在艺术创作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更细节、更生动、更直观的呈现。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对现实生活开掘的广度和深度。是否“接地气”是一种常见的评价标准,所谓“接地气”其实就是用读者、观众的切身体会、现实感受来对文学、影视作品做衡量。由最高检参与出品的反腐剧集与现实的反腐进程之间有怎样的参考、映照关系,具体的反腐案件的程序、节奏是否如影视剧呈现的一样节奏紧凑、波诡云谲。艺术毕竟是艺术,但公众对艺术的关切往往依然来自于对现实的欲罢不能,以及对反腐的热切期待。

正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一段对白所言,“从检察的角度来说,应该按照司法程序办。”一句话道出反腐的根本依凭,也让人明白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的核心,在于深入权力执掌者之心,依法治国的核心也在于依法治权。反腐的过程是在摸索一条制度化约束权力的路,反腐剧热播是好事,从公众对《人民的名义》的追捧中可以看到民心向背,看到对腐败零容忍的社会共识。

篇三: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日前,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牵头创作的《人民的名义》电视剧,正式在湖南卫视黄金档开播。该剧真实震撼地演绎了荧屏“打虎”,开播以来引起强烈反响,不但收视告捷,在社交媒体上也引发热议。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反腐电视剧的热播,生动展现了反腐败斗争的真实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一大批腐败分子受到法律应有的惩处,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反腐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众给予高度评价。反腐作品是反腐斗争在精神文明领域的投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近年来,从中央纪委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和《打铁还需自身硬》,到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再到探究贪官心路历程的《追问》等等,与反腐有关的作品不断升温,深度契合中央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果。

打铁还需自身硬。《人民的名义》剧中不少内容取决于真实题材,一些腐败分子的案情离奇到连作家都难以想象。剧中涉及贪腐官员官至高层,一个大省“半壁江山”都陷入贪腐,有演员甚至担心剧本会过审不了。导演说:“电视剧能拍到这个尺度,是国家反腐力度使然。”敢于曝光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充分证明了我们党在反腐斗争中的坚定决心和高度自信。

正因为有“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担当,有“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气魄,反腐败斗争实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做到除恶务尽、不留死角,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为之一振。相信反腐题材的升温、更多反腐作品的涌现,必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不断提振民众的信心和信任。

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广大人民群众痛恨腐败,必然会力挺反腐,而反腐作品道出了民众心声。《人民的名义》首集就取得了全国网收视率位居同时段第一的好成绩,说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顺党心、合民意,有着广泛和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人民的名义》源于反腐败斗争的伟大实践,源于创作者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脉搏和人民心声,尤为重要的是,“人民的名义”彰显了正义的力量,必将助力清明政治生态建设,为社会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汇总篇

https://m.donglinxiaofang.com/xiezuo/65454.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北大红楼观后感600字五篇

观后感

巨额来电观后感500字【5篇】

观后感

致敬红领巾观后感600字范文(精选三篇)

观后感

红线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1500字大学生(锦集3篇)

观后感

《百年中国》观后感1000字【四篇】

观后感

新四军纪念馆观后感汇编3篇

观后感

关于火灾警示教育片观后感【四篇】

观后感

领风者观后感【汇编五篇】

观后感

违规饮酒警示教育观后感精选4篇

观后感